http://www.bleufrance.com/thread-22852-1-1.html
說來諷刺,崗哨不懂得愛,卻寫下一篇關於它的多少有些熱情洋溢的文章。通常而言,對愛的憧憬是很美好動人的,但現實就是現實,就意味著很多東西只能是夢。 在本文中,崗哨還進行了應該會招致大量反對的剖析。在此,只希望大家能先認真地思考一些東西再下結論。
——題記
在我們這個廣袤的宇宙中,有一種感情是最為偉大的,甚至人們認為存在的那個至高的主宰——上帝也因為擁有它而神聖。不論這個宇宙最終是否消亡,它都是永恆的。這就是愛。
在愛的四種具體形式——博愛,母愛,友愛和愛情中,愛情是最為微妙,最為美麗,最為動人的。它有著神奇的力量,所有沐浴愛河的人都充滿喜悅和激情,似乎 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活力無限。藝術家的靈感會如同泉湧,用不同方式表達愛的幸福與美好。一種不可知的力量使崗哨只想稱之為“愛”,而有時,崗哨甚至會相信 它的確是愛的全部。通過觸碰它,人類也就能觸碰到宇宙的至高和永恆。也通過觸碰它,生命之樹永不枯萎。
性欲是動物世界所共有的,因此同樣也伴隨至人類世界,滲透進每一種層次的愛。不論在哪種情況下,愛都或多或少地有著這種欲望,即使是所謂“柏拉圖式”也 一樣。在它存在的前提下,互相吸引——或準確地說是吸引——是愛的最初狀態和表現。之後,愛步向何方取決於他們的情況。但最為重要的因素在於他們的品行及 對愛與世界的理解。
只具有最低層次愛的人可以說是對愛毫無瞭解。他們只是在欲望驅使下被對方吸引,並僅僅有強烈的佔有欲,有時甚至會把對方當成一件物品來渴望擁有。這樣的形式決不會只屬於少數人。
第二層次的愛令人感到可悲。這些人僅僅是為了能夠兩個人一起過一輩子,或者是別的不單純的理由才走到一起。要說他們之間是否有愛,也許有,也許沒有——但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他們把愛現實化到了極致,早就失去了原有的深蘊。希望這樣的“愛”能最終消失。
第三層次的愛屬於現在許多“瀟灑”的人。他們不想被愛絆住,不想被感情左右,總想著獨立和自由。他們彼此發現不合便和平、乾淨地分手,然後再重新尋覓, 似乎這樣輕鬆愜意。他們都愛根本就不理解,以為它只是如咖啡伴侶一般的東西。對這樣的人而言,生活也同樣如泡沫一般的虛無。
第四層次的愛持續的時間往往是很短的,但它卻是非常純潔的。看到對方突然感到的心跳加速,四目相對洋溢的幸福,單獨相處時的局促不安,白日做夢般的美好 幻想……這些都是它的表現。這個世界上也許有許許多多的人經歷過這樣單純的愛,並且一直把它視為美好卻有些酸苦的回憶。這樣的愛太簡單太脆弱了,它沒有未 來的路,因為它一直漂浮在天空——可在這個世界裏的人是需要生存的。除非他們後來明白了這點,但同時也就離開了這個層次的愛。
擁有第五層次的愛的人們大都是善良的。他們懂得平衡愛中的理想與現實。他們有美好的希望,渴望與對方白頭偕老。雖說他們時有爭吵,但最終總會重歸於好,生活也其樂融融。在他們的眼中,對方總是最重要的。
第六層次的愛是非常純樸的。旁人往往輕視它,因為他們不知道這種愛中所蘊含的真正的深情。這種經歷時間考驗的愛比任何海枯石爛的誓言更為真實和牢靠。他 們中的任何一方都會永遠等待和守候對方。我甚至相信,為對方而犧牲自己對他們而言,都會是毫不猶豫的。在他們淡淡的笑容裏,你能讀出愛的深意。
至於最高層次的愛,是最完美的狀態。可這也是有最高要求的愛,在崗哨知道的所有偉大的人與平凡的人之中都未曾有過,不知是否會存在於某些我無緣認識的平凡的人中。但如果真的有人能達到這樣的極致,將絕對無悔于這寶貴的一生。
人類本是社會性的動物,可是由於智慧的高度發達,相互的接觸能真正增進感情與加深瞭解的反而越來越少。人們為了各自的利益或深思熟慮,或勾心鬥角。除此 以外,人的心理活動極為複雜,人們之間就像存在一個令人可悲的心之壁一般,在互相溝通時能常常要注意許多問題,有時稍有不慎便會引來意想不到的糟糕後果。 因此,孤獨是人類最本質的性質之一。不論一個人將自己置於何方,置於何時,不論他如何保持著外在化不傾聽自己的心聲,都無法擺脫孤獨,即使達到最高層的愛 也一樣。當他安靜時,獨處時,或到老年時,這種感覺常常會如潮水一般襲來,洶湧得令人不能自已。這種孤獨註定要伴隨人類一生。
我們每個人赤裸裸地來到世間,看到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神奇微妙,不禁感到訝異好奇、崇敬讚歎,即使如說過從沒愛過世界也從沒被世界愛過的拜倫所指的也 僅僅是社會。每當一個新的、令人激動的發現與認識出現在生活中時,仿佛它也就更加充實,更加豐富。你所熱愛的每一樣東西也都會帶給你快樂。可是這種激動與 欣喜都只有你一個人得到,這樣總會讓人感到缺少了些什麼,有時更會令你想起自己孤獨的本質。
在最高層次的愛中,每個人都被定位於只擁有一個完整的人的一半,這種缺失意味著一個人的完整需要另一個“半完整”的人的幫助,而同時也提供了幫助。這種 融合的初步是為了盡可能全面地瞭解和理解對方,甚至能夠洞穿對方的心。這種洞穿不但不會讓人感到害怕,而且還會帶來溫暖的感覺,因為它不是把你當作簡單的 物品來研究和剖析,甚至有時還帶著不耐煩與多少一點的可笑感覺來看待你。作為你完整生命的另一半,他(她)能看到你悲劇的本質,徘徊時的彷徨,瞭解你的雙 眼總是望向何方,你的心何時會猶豫,你以何種態度為人處世,你對怎樣的行為讚賞與厭惡,理解你對世界的認識與思索,而最重要的是,他(她)總是和你並肩站 在一起:這樣的支持、關懷與呵護近乎奇跡! 達到了這樣的極致之後,兩個人就如同擁有相同的心,水乳交融,互為彼此,共喜共憂……這種狀態具有了愛的最深層內涵。因此,在這種狀態下,沒有所謂的“分 手”的情況存在——和自己的另一半分手是多麼的愚蠢!
最令崗哨失望的是,那些認真思索世界的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們,以他們對世界的認識而言,本應該是這種最高形式的嘗試者,可結果卻大多是孤單一生。缺少了這種完美狀態的愛無疑是生命中巨大的遺憾。
但若是因為無緣遇到這種愛,那也是全人類的巨大遺憾。
2005.1.17 整理公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