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leufrance.com/thread-22703-1-1.html
中国人的头发有哪些特性?中国人的头发有多黑?中国人的头发爱脱落吗?中国人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
中国人群的头发究竟隐藏着哪些神奇的奥秘呢?
粗而直的头发
据了解,世界上所有人种的头发构造都是一样的,然而,欧莱雅头发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不同人种的头发有不同的外形及生理特点。
实验显示:中国及亚洲人群的头发一般比较粗,比较直顺而且匀称,横断面呈圆形,而欧洲人群和非洲人群的头发横断面都呈椭圆形。非洲人群的头发一般比较卷曲,而且发丝比亚洲人的纤细。
尽管地区之间头发性质可能存在差异,尤其是直径、形状以及色泽各不相同,还是很难确定每个地区人群的头发到底有什么具体特征。然而,欧莱雅的研究人员从 众多的亚洲人群头发中发现了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相对于其他亚洲人群的头发来说,中国人群的头发非常柔软,结构中含有黑色素,而且不容易脱落。
变化不定的横断面
头发并不是一根圆形的纤维,它的横断面一般都呈椭圆形,有些甚至呈三角形或者肾形,比如卷发。非洲人群头发呈现椭圆形的程度最高,其次是欧洲人群。相反,亚洲人群的头发横断面接近圆形。
一般来说,亚洲人群的头发从根部到发梢是均匀一致的,他们的头发不但是最粗的、最匀称的,而且也是最圆的。横断面的大小显示了头发特有的力学特性,而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头发是否容易成型。
根据一些初步的测量显示,中国人群的头发似乎比日本人群的头发要细一些。
惊人的韧性
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的头发同非洲人群的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断裂之前可以被拉长很多。因为比较不容易断裂,所以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拉断它们,我们称之为有韧性。
实验显示:需要1.2牛顿的力才能把亚洲或者欧洲人群的头发拉断,而拉断非洲人群的头发只需要一半的力(0.6牛顿)。头发的形状以及这种出人意料的韧性使得亚洲人群的头发在梳理的时候不容易拉断。
柔软亮泽的头发
对头发进行光学透视发现,欧洲人群的头发(棕褐色)比亚洲人群的头发更有光泽。不过,头发光泽度与人种无关,而是同发丝的颜色、形状和排列有关。实际感受到的色泽比真正测量出的色泽更重要。
最黑的头发
头发的颜色取决于真黑素(棕/黑色素)和棕黑素(红/黄色素)之间的比例。亚洲人群的头发绝大部分都是黑色的,是因为真黑素占绝大多数(98%),非洲人群的头发也一样。因此,可以把这些头发归为世界上最深色的头发,甚至比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居民的头发更黑。
然而,当把一根中国人的头发进行退色处理后,发丝变成黄色;而日本人的头发退色之后呈现红色。这是因为头发中的棕黑素含量不同。
在亚洲,不管任何人种的头发,其色素的分布并不均匀,即在发丝中心色素含量稍低,外围较高,头发角质层中则没有。
中等密度的头发生长快
中国人群的头发密度(每平方厘米内的头发根数)比欧洲人群的要低,但比日本和非洲人群的要高。
欧洲人 226 ± 73 根 / 平方厘米
中国人 175 ± 54 根 / 平方厘米
日本人 166 ± 54 根 / 平方厘米
非洲人 161 ± 50 根 / 平方厘米
中国人的头发垂直于头皮,所以生长很快,每个月1.2厘米,也就是说一年能长14.5厘米。
朝鲜人 1.30 ± 0.20 厘米 / 月
中国人1.23 ± 0.16 厘米 / 月
欧洲人 1.10 ± 0.17 厘米 / 月
非洲人 0.84 ± 0.17 厘米 / 月
不易脱落的头发
跟其他亚洲人群一样,中国人群比较不容易脱发。
总体来看区别并不是很明显,因为中国人群的头发处于脱落期的比例(12%)与欧洲人群的差不多(12%),而非洲人群的相对较多一点(14%)。
但是如果对比不同年龄段,区别就很明显了。
实际上,在20到39岁年龄组,只有5%的亚洲人群患有脱发,而欧洲人群的比例是26%。在40到59岁年龄组,21%的亚洲人群患有脱发,欧洲人群的比例是50%。而在60岁以上年龄组,只有43%的亚洲人群脱发,而欧洲人群的比例高达68%。
健康而强韧的头发
一项自我评估的研究显示,中国人群的头发总体来说比较不容易失去平衡或者说比较不容易出问题。
跟欧洲人群一样,被询问到的中国人经常抱怨不伏贴的头发,然而非洲人甚少出现这种问题。
中国人很少惋惜拉断或者脆弱的头发,更不怎么抱怨头发不易梳理,这恰恰是近三分之一欧洲人群关心的问题,非洲人也是一样。
最后,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抱怨头皮会痒,有头皮屑,这可能是因为使用清洁度太高的洗发香波,以及用指甲摩擦头皮引起头皮撕脱所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