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喧嚣繁华的大地上 这个如同大舞台的虚幻空间中 竟然还有这样一处宁静的角落 留存着久远的气息
愚人湖 世上最纯净的美丽圣所 苍穹下最纯真的神秘地域 也是千万年间最孤独的存在 只有愚人们还热爱着它 把它当做不会离弃的永远的家……

愚人湖公告6号(10年12月6号)

这次公告有几件事情:
1.由于org域名一样被墙,我已经不再缴费,愚人湖畔又回到blogspot时代;
2.由于大家都对原来的背景表示不满,因此我尝试修改了整个主题。对修改blogger的模板我感到很棘手,便选了默认主题的一个,再找了一个感觉对头的背景;
3.前一段意识到可能会在搜我文章的时候一点击就跑到该文章链接的蓝岸原文处而不是本博客……因此对蓝岸原文处的链接采取了文内标示链接的办法;
4.状态不好,很久没更新,也许自己更应该写文集而不是找博客。
最后,你们能到这里,必是翻了墙
艰辛而来。岗哨在此感谢你们。希望你们愉快!

2006年1月3日星期二

一半是魔鬼,一半是……[转]

经作者MUSICSOUL同意转载自古典音乐网

  从未想过一个人可以给整个欧洲带来那么大的震撼,从未想过一把琴可以象飓风般席卷整个欧洲。
  十九世纪的头三十年似乎只是为了这位旷世的演奏家而存在,他的名字出现在报纸和海报上的频率比当时的皇帝还要高。
  他是近两百年来,小提琴史上最传奇的人物。

  人们为他疯狂,为他痴迷。他的演奏会几乎就是一本十九世纪前期的名人签到簿,从李斯特到柏辽兹,从诗人到画家,从军政要人到社会名流……他的足迹踏过 维也纳、巴黎、伦敦、威尼斯……所到之处,人人为之倾倒,演奏会上尖叫不断,名门淑女争着向他献花,将珠宝绸缎丢到他的身上。
  他身材修长瘦高,皮肤黝黑,长发如波浪般优雅傲慢地散在肩上,那双黑色的眼眸中闪着说不出的火光……当他把象牙色的琴弓搭在弦上,在昏暗的烛光下拉响第一个音符的刹那,人们就仿佛听到了魔鬼的叹息。
  他那双手苍白得仿佛不带半分人气,在漆黑的指板上跳跃,那琴上的弦有时候是四根,有时候是两根甚至一根。

  曾经有一位不懂音乐的贵妇人问他:为什么所有的小提琴家都要用四根弦来演奏,而你可以不用四根弦呢?
  他笑了:这个啊……因为他们都是孩子,只会用四条腿来爬行,少了任何一条腿都走不动路。
  他早已不是需要爬行的孩子,所以,不需要装好四根弦,他也可以在小提琴上演奏任何他想演奏的曲子。

  传说他曾经进过监狱,经过和看守反复地交涉才得到一把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
  他就用这唯一的一根弦来演绎那五线谱上跳动的无数精灵。
  琴有了缺陷没关系,他用无暇的旋律和演奏技巧去弥补。

  也曾经有人恶意地给他捣乱,在他临上场时给了他一把未调准音的小提琴。
  昏黄的烛光下,他的黑发闪着异样的光芒。
  没有人听得出那么优美的旋律,是出自一把未调准音的琴。
  他用这样的琴也能演奏出天籁之音。

  他奏响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暗夜的精灵用足尖舞过星光下的湖面,轻盈的身影在人们的视网膜上轻轻印下淡灰的痕迹。那样的轻灵柔美,那样的缥缈清幽……
  那些旋律仿佛是缪斯女神用晨曦调成或浓或淡的颜料,绘在人类艺术天空的壮丽画卷般,绚烂而不斑斓,辉煌却不刺目。
  人类的视线无法触摸,人类的耳膜无法捕捉。
  他用无形的音乐之手,将人们的灵魂象云霄飞车那样在空中刺激又疯狂地旋转。

  双泛音;双颤音;左手拨弦;连续跳弓;弓杆击弦。
  从来没有人象他这样创造了这么多的新技巧,从来没有人象他这样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提高到这样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他的所有曲目对小提琴演奏家而言都是试金石。
  很少有人能心平气和地演奏他的曲目。在拉响每一个音符时都捏着把冷汗。

  他那首著名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应该是将四根弦的音高全部调低半音,然后再按降E大调的指法来演奏D大调的曲子。
  很少有人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演奏。
  在他来说这是家常便饭。
  他经常将琴弦的音高调高或调低半度,再在指法上相对地降低或升高半度来演奏。
  对他来说这只不过是个小游戏,他乐此不疲。

  他的24首随想曲被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当做是“善意的谎言与玩笑”,因为他们断言这样的难度与技巧根本无法在小提琴上做到。
  他用自己的演奏证明了这不是谎言也不是玩笑,只不过是一把小提琴应该达到的水平。
  与他同时代的小提琴家的声名黯淡,后世的我们只记住了他一个人的名字。
  他一个人的光彩掩盖了整个时代。

  1822年,他获赠了一把瓜奈里的名琴——她诞生于1742年,有个可爱又有些吓人的绰号“加农炮”。
  制琴的大师也没想到,自己亲手所制的这把琴在诞生80年后才找到自己的知音。
  因为这把琴太淘气,太难驾驭,一旦闹起脾气来更是翻天覆地,将所有的旋律都践踏得支离破碎。
  唯有他那双神奇的手能制服这把琴。
  当他拿着这把琴站到台前,人们仿佛看到了两个灵魂并列台上。
  一个是演奏家的灵魂,一个是小提琴的。
  谁说器物没有灵魂?
  从此一人一琴,永不分离。这把琴陪着他走完了一生。

  他死前留下遗言,将这把瓜奈里的名琴赠送给意大利热那亚市,这把绝世名琴被放在玻璃盒里,人们都称她为他的寡妇。
  无人敢拿起这把琴来演奏。
  名琴静静地躺在透明的玻璃盒里,在昏黄的烛光下闪着异样的光。
  那淡褐色的琴身在烛光下看去竟似染满了鲜血一般。
  有人说在无星无月的夜里,能看到那个人的灵魂拿起了琴之魂,在昏暗的房间里继续着未完的演奏。


*********************************************************************

  ——他一定是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否则怎么会有如此高的演奏技巧?
  这是停留在每个人心中的问题,也有不少人不少次地当面问过他本人。

  用灵魂来交换琴技,到底是笔划算的买卖还是笔赔钱的生意?

  那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他的技巧,今天的我们同样无法理解他的技巧。

  他不是人,而是从霍夫曼的小说中跳出来的人物,是杀死自己妻子的凶手和越狱犯。
  他用自己妻子的肠子作成小提琴的G弦,张在了自己的小提琴上。
  他是撒旦之子。
  他根本就是魔鬼的化身。

  他生活糜烂。
  他酗酒嗜赌。
  他可以在一个晚上输光一场演奏会的全部收入。

  他或许是烧炭党成员。
  他也有可能参加过意大利革命。
  他对当时权倾朝野的天主教会不屑一顾。
  1827年教皇列夫二十二世向他颁发过勋章以示“恩宠”,他轻蔑地将它踢到了一边。

  在他晚年被卷入了莫名其妙的官司,人们暗地里都说这是他亵渎上帝的惩罚。

  天主教会不能不顾这只“迷途的羔羊”,上帝是牧羊人,他平等地对待他的羔羊。
  在他临终前,神职人员再一次地站在了他的床前,准备为他举行圣餐仪式。
  ——这把小提琴里到底有什么,能演奏出这么动人的旋律……?
  神甫看到床头那把小提琴,战战兢兢地想去抚摩一下。
  ——里头藏着一个魔鬼啊!我亲爱的神甫大人!
  他已经无法说出任何话来,喉癌将所有的声音从他口中无情地夺走。
  但他居然还有力气从床上坐起来,抢过小提琴乱拉一气。
  神甫吓得夺门而逃,逃跑时被绊倒在门槛上,但他连圣经都来不及拣起就连滚带爬地消失在门外。
  他无声地笑了,他的笑声只有风中的精灵才听得见。
  生命就在这个时候飘离他的躯体。
  那是1840年5月27日,他死在异乡的土地上。

  他是个罪犯。
  他是个不可原谅的渎神者。
  这样的人没有资格下葬,天主教的墓园不会接受这样一个注定要下地狱的亡灵。

  他注定在生前死后都不得安宁。

  他的遗体被涂上了防腐剂,存放在麻疯病院里。
  由于防腐剂的腐蚀作用,他的遗体变得十分可怕,连他最亲近的朋友都无法辨认他的容颜。
  经过长达四年的颠沛流离,他的遗体被运回故乡,友人将他偷偷地葬在鲍利维契尔。
  他的墓地不断地被人挖开。
  1853年他被埋在“海伊昂娜别墅”。
  到了1876年时,他又被改埋在帕尔马公墓。
  1893年他的棺材再一次被打开,由于捷克著名小提琴家F·翁德日切克的请求——他想看看这位小提琴大师的遗体。
  1896年他最后安葬在帕尔马新建的公墓里。

  至此,漂泊了56年的身躯终于可以安心长眠。我的文章也应该可以画上一个休止符。
  写到这里,几乎忘了写出这位两百年来最富传奇色彩的小提琴大师的名字:尼科洛·帕格尼尼,生于1782年10月27日,卒于1840年5月27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