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喧嚣繁华的大地上 这个如同大舞台的虚幻空间中 竟然还有这样一处宁静的角落 留存着久远的气息
愚人湖 世上最纯净的美丽圣所 苍穹下最纯真的神秘地域 也是千万年间最孤独的存在 只有愚人们还热爱着它 把它当做不会离弃的永远的家……

愚人湖公告6号(10年12月6号)

这次公告有几件事情:
1.由于org域名一样被墙,我已经不再缴费,愚人湖畔又回到blogspot时代;
2.由于大家都对原来的背景表示不满,因此我尝试修改了整个主题。对修改blogger的模板我感到很棘手,便选了默认主题的一个,再找了一个感觉对头的背景;
3.前一段意识到可能会在搜我文章的时候一点击就跑到该文章链接的蓝岸原文处而不是本博客……因此对蓝岸原文处的链接采取了文内标示链接的办法;
4.状态不好,很久没更新,也许自己更应该写文集而不是找博客。
最后,你们能到这里,必是翻了墙
艰辛而来。岗哨在此感谢你们。希望你们愉快!

2005年11月9日星期三

自然和感伤 [转]

 http://www.bleufrance.com/thread-25386-1-1.html

【日】秋山骏
陈喜儒 译
(水井兄提供~)

我肯定是个感伤的人。
感伤这个词,现在大跌其价,好像没有人在自己身上使用。然而,在浪漫文学全盛期的19世纪初叶,可以说感伤是人性的标志。
我似乎喜欢感伤的人。那位大革命之父卢梭,就是一个感伤的人。他常到森林中去,与自然对话,思索人的命运,昂奋起来,抱树而泣。
凡·高也是个感伤的人。他向阿尔的自然和太阳挑战,做可怕的苦役,同时他又描写垂着枯干的乳房哭泣的妇女。他在画面的下部写道:在这里,一个女人为什么被抛弃而绝望?
在日本,感伤者应首推国木田独步。他也喜欢与自然对话,思索着人的爱、人的孤独,常常热泪长流。
——由此看来,也许真正热爱自然的人,就是感伤的人。细想起来,人无论何x时何地都是独立生存的,或许正是人的孤独感,使人向往自然,进入自然的怀抱。
最近,不是出于感伤,而是基于现代的冷漠,把亲近自然当做一种体育,一种休闲。我认为这是欺骗。邂逅美丽的自然,年轻人幸福的微笑,只是国营铁路的宣传照 片而已。毋宁说,现代的年轻人是被驱赶到自然中去的。说起来,他们是丧失故乡的群体。不能说他们对自己的生存没有一点忧虑,珍惜这种忧虑的感情——就不会 不懂感伤。
我在看电影或通俗电视剧时,会突然难为情地流下眼泪。倘若妻子在旁边,会感到很没面子。
是什么画面使我这样感动呢?一般来说是一个年老的父亲,一边等待背叛自己到远方去的儿子归来,一边辛苦劳作的情景。
不知为什么,我以为这就是生命的原生态。如果说人类是自然的儿子,那么自然就是那衰老的父亲。
我这种感觉不奇怪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