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VICH
要说起托斯卡尼尼和奥地利的关系可要追溯到他父亲一辈:老托斯卡尼尼曾加入加里波第的志愿军,拿起枪杆子反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对意大利的压迫占 领。小托斯卡尼尼在五十岁之前,一直将奥地利看作祖国不共戴天的仇敌。1915年,一战打得如火如荼,意大利政府打不定主意站在哪一边。托斯卡尼尼强烈支 持政府对抗德奥联盟。
欧洲的版图是在战争的铁锭上敲打出来的,盟友和敌人受利益驱动,分分合合,变幻莫测。1929年,意大利和奥地利修好,六十二岁的指挥大师首演 “敌国”首府维也纳,盛况空前。第二年又率纽约爱乐巡演维也纳,博得如潮彩声。维也纳爱乐有意长期聘任托斯卡尼尼为客席指挥。可惜托斯卡尼尼要照顾斯卡拉 剧院、德国拜罗伊特音乐节、纽约爱乐,穿梭于中南欧和大西洋,实在分身乏术。最后是骤然恶化的政局帮了维也纳爱乐的忙。
托斯卡尼尼本是墨索里尼草根运动的支持者,但墨索里尼掌权后,暴露独裁本性,和天性梗直的大师多次正面冲突,大师在演出时曾遭受法西斯党徒袭击。1931年后,托斯卡尼尼在意大利实在待不下去了,他本来想转战拜罗伊特,他在那里指挥的瓦格纳歌剧已备受瓦格纳家族的称誉。但33年希特勒掌权,拜罗伊特随之沦陷。
就在托斯卡尼尼四顾彷徨时,维也纳爱乐再次发出邀请,此次大师欣然接受。1933年十月,托斯卡尼尼的首演是维也纳爱乐团史的重要篇章。此后几个 音乐季,托斯卡尼尼指挥了从巴赫到肖斯塔科维奇的广泛曲目。夏季,他率维也纳爱乐进驻萨尔茨堡音乐节,搬演了五部歌剧,《费德里奥》、《福斯塔夫》、《名 歌手》、《魔笛》和《唐豪塞》(这是托斯卡尼尼最后指挥的一批舞台歌剧,后来他在美国NBC指挥的歌剧都为音乐会形式)。
这时,另一个指挥巨人出现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让托斯卡尼尼觉得老大不舒服,此人就是威廉.富特温格勒。说起来,这两位二十世纪的指挥巨匠之间有着一段纠缠不清的恩怨过节。
自从托老横眉冷对墨索里尼的打手后,就一直被公认为超越国界和党派的反法西斯榜样。1936年他曾专程自费去巴勒斯坦,指挥由德国犹太难民组成的 乐团(以色列爱乐的前身),以示自己的立场,赢得举世瞩目。各国犹太社群为此奉托老为英雄偶像。纽约市长特授托老“美利坚希伯莱大勋章”,并致贺电。这位 反法西斯斗士在德奥边境的萨尔茨堡频频现身,影响巨大,艺术节带上了反纳粹的色彩。德国纳粹当局相当头痛,曾阻挠德国歌唱家去艺术节演出。但托斯卡尼尼的 巨大感召力令德国人纷纷越境观剧,艺术节的上座率达到了空前的88%。托老的演出自是场场爆满,据说只有一场《福斯塔夫》的演出略有空位,98%!所以, 托斯卡尼尼虽未参与艺术节的管理层,却拥有勿庸置疑的发言权。这才引出了后来一段纠葛纷争。
回头说富特温格勒。他和托老本是英雄相惜,彼此看重对方的才华天分。托老比富特温格勒要大上一辈,年长十九岁,原先是一心要提携后进。1923年 曾邀请富特温格勒到斯卡拉剧院演出。十三年后,托老从纽约爱乐的音乐指导一席上隐退,向团方力荐富特温格勒继任。托老此举大有深意。纳粹掌权后,像布鲁 诺.瓦尔特这样的犹太人、或者埃利希.克莱伯这样虽不是犹太人但极富正义感的音乐家纷纷出走。富特温格勒选择留了下来,并同意为纳粹党魁演出,受到希特勒 和戈培尔的接见,被视为纳粹德国的音乐之花。在纳粹德国的宣传影片中,一场为德国工人举行的贝九演出后,戈培尔向富氏热烈握手祝贺,该镜头在世界各地广为播放。
但有一点需要知道,富特温格勒没有像卡尔.伯姆与卡拉扬那样为了向上爬而加入纳粹党,相反还冒着风险保护犹太音乐家(平心而论,富特文革勒在纳粹 掌权之前,在音乐界的地位已经如日中天,不存在需要入党来巩固地位的问题,反过来,是党要利用他。而对卡拉杨这类抱负远大的后生小辈而言,要从外省小城进 军大都市,不入党,在一党专政的德国压根没有出头机会)。纳粹把现代音乐打上“堕落”(Entarte Musik)的烙印,富特文革勒作为有艺术良知的指挥家,曾和纳粹在演奏现代派音乐的问题上产生激烈冲突。
托老看在眼里,决定借此良机,敞开纽约爱乐的大门,邀请富特文革勒赴美,给他一个和纳粹划清界线的机会。不知道如果富特温格勒在1936年接受了 纽约爱乐的职位,欧美指挥乐坛的历史是否会改写?可富特温格勒依然选择留在德国,令托老至为失望,他原先视富氏为优柔寡断的骑墙派,如今富氏死心塌地不下 贼船,竟无可救药了。
1937年夏,富特温格勒来到萨尔茨堡音乐节,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两位大师最后一次晤面。可以想见他俩之间的冷淡。此前托老曾向音乐节管理层表 态,他是不欢迎富氏到来的。富特温格勒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可托斯卡尼尼在音乐节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要在萨尔茨堡出头露面,必须过托斯卡尼尼这一关。富特温 格勒当面向托斯卡尼尼表示,希望明年能在音乐节指挥歌剧。托斯卡尼尼扔给他一句话:“你指挥你的拜罗伊特,我指挥我的萨尔茨堡。”弦外之音,人人听得明 白。
可富氏要么是呆气甚重,要么是城府深厚,居然从字面上去理解这句话,并做了自己的发挥。此举牵扯进了另一个指挥大师,布鲁诺.瓦尔特。瓦尔特被迫 离开德国后,一直担任维也纳歌剧院的音乐指导。富氏如何行事,只要看看瓦尔特1938年年初风急火燎地写给托斯卡尼尼的密信就可知晓(该信于八十年代初在 林肯中心的表演艺术研究中心揭密):
“致我最挚爱的朋友托斯卡尼尼:
去年的纷扰尚记忆犹新,为避免新的麻烦,我觉得让您有所准备是完全必要的:富某再次施尽手腕,要挤进萨尔茨堡音乐节。获悉他在维也纳与部长 Pernter会晤,声称他已放弃了拜罗伊特,想来萨尔茨堡指挥(记得您对他说过:‘你指挥你的拜罗伊特,我指挥我的萨尔茨堡’,您瞧,他现在把前提取消 了)。……他坚持己见,请求Pernter向您来为他说项。
如您能对此事实表态,我将万分感激。万一富某真的不再去拜罗伊特指挥,您是否会改变原意? 未得原作者授权严禁转载classical.net.cn任何内容
我希望不会。对富某此人及其作为——至少对我而言,无论从政治、个人或艺术上——都令人无法容忍,尤其是他要染指萨尔茨堡。您除了献身艺术外,别无所求,我也是如此。
至今萨尔茨堡的艺术血脉一直是纯净无暇的。可富某是包藏私心的,他要追逐他的荣耀、他的成功、他自己。他是个天才,但没有心肝,不幸的是这点也反映在他的音乐表演中。
我如今在维也纳已掌握他对我捣鬼的新证据了,我曾向您提起过他手腕的阴险……如果他要长期霸占歌剧院,或者在萨尔茨堡搞一场音乐会或歌剧演出,我只好忍无可忍地说再见了。
我觉得极有必要令您知悉这一切。但我不希望给您留下我在玩弄谋术的印象,否则会令我感到痛苦……是富某在阴谋对付你、对付我、对付萨尔茨堡的精神…….对您的答复,我会保守秘密,相信您对我的来信也会谨慎对待……
四月,期望能在维也纳的新家与您聚首。向您及贵府致以万分诚挚的欢迎和真诚的友谊。
您忠实的布鲁诺.瓦尔特。”
除开一些个人的观点不论,这封有趣的信件至少告诉我们,富特温格勒似乎将托斯卡尼尼的话听成:“只有你放弃了拜罗伊特,才能来萨尔茨堡。”
托斯卡尼尼尚未对此事态明确表态,急转直下的政局就将艺术家们的顾虑全都抛在后面。德国试图吞并奥地利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而奥地利内部的纳粹 势力也日益坐大。2月12日,奥地利首相会晤希特勒,起用奥地利臭名昭著的纳粹党魁Seyss-Inquart出任内政部长与全国警察总长,经济到外交都和德国站到一条线上。这是奥地利人试图保持独立的最后底线了。艺术节的创办人Max Reinhardt、布鲁诺.瓦尔特及女高音洛特.勒曼都急电在美国的托斯卡尼尼,表达对政局恶化的忧虑,询问托斯卡尼尼的决定,一致表示以托老的进退为己身之进退。
托斯卡尼尼这个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从不玩骑墙苟全的游戏(所以他瞧不起富氏),奥地利政局恶化的第四天,16日,他致电萨尔茨堡音乐节及地方当局:鉴于奥地利目前的局势,我托斯卡尼尼被迫退出与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一切合作事项。
这份声明第二天就见了报,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觉得托斯卡尼尼反应过激,政局似乎还不到绝望的程度。谣言四起,说是艺术节准备请斯托科夫斯基顶替 托斯卡尼尼。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富特温格勒的下手更快,他听说托斯卡尼尼的声明之后,立即向柏林的帝国府提出申请,要求接任空位。这份申请直呈元首希特勒 本人,希魔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暂时压下了这份请求。也许他是嫌麻烦,反正德奥合并的阴谋迫在眉睫,几个星期后,德奥一家,那时由谁主宰音乐节的决定权绝不 会在萨尔茨堡人手里。
短短几周内,在奥地利的艺术家们焦虑万状,其中以瓦尔特尤甚。他匆忙致信托斯卡尼尼,一面怪托老决定过于鲁莽,给富某人留下了打入艺术节的空子; 一面说什么维也纳和萨尔茨堡一切如常,求托斯卡尼尼斟酌再定。自相矛盾的混乱言辞比比皆是,忧虑、恐惧、自我欺骗,瓦尔特表现得毫无判断力。21日,托斯 卡尼尼给瓦尔特回了一封电报,简洁明了,毫不含糊,典型的托氏做派:“…….我的决定是痛苦的,但绝不改变。我无论行事和思考只认定一条道。我痛恨妥协。 我一辈子只走直路…….”
可笑的是萨尔茨堡音乐节管理方,不知大难临头,3月2日居然向托斯卡尼尼致电,要求托斯卡尼尼改变初衷:“若至3月10日之前,您还未改变主意,我们将视您的弃权为最终决定。”
托斯卡尼尼看了这封电报大概怒发冲冠,你们当我托斯卡尼尼是出尔反尔的小人不成!他迅即回电:“那封侮辱性的电报令我惊诧万分,我同样惊讶的是,你们居然看不懂——我的第一份电报就是我的最终决定!”
寥寥数日后,事实证明了托老的先见之明准确得惊人,希魔挥师一举吞并奥地利(看来托老深谙法西斯本性)。四月,奥地利人公投,以压倒性的多数赞同与德国合并。当年夏天,另一路占领军富特温格勒、克纳佩茨布什进驻萨尔茨堡音乐节。
布鲁诺.瓦尔特、洛特.勒曼和一些托老的奥地利好友流亡美国。他们在大洋彼岸继续音乐活动,直至纳粹垮台。
摘录自Harvey Sachs: Reflections on Toscanini
附图为指挥黄金时代的五巨头1932年在德国柏林的合影,从左至右为布鲁诺.瓦尔特,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埃利希.克莱伯,奥托.克伦佩勒,威廉.富特文革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