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喧嚣繁华的大地上 这个如同大舞台的虚幻空间中 竟然还有这样一处宁静的角落 留存着久远的气息
愚人湖 世上最纯净的美丽圣所 苍穹下最纯真的神秘地域 也是千万年间最孤独的存在 只有愚人们还热爱着它 把它当做不会离弃的永远的家……

愚人湖公告6号(10年12月6号)

这次公告有几件事情:
1.由于org域名一样被墙,我已经不再缴费,愚人湖畔又回到blogspot时代;
2.由于大家都对原来的背景表示不满,因此我尝试修改了整个主题。对修改blogger的模板我感到很棘手,便选了默认主题的一个,再找了一个感觉对头的背景;
3.前一段意识到可能会在搜我文章的时候一点击就跑到该文章链接的蓝岸原文处而不是本博客……因此对蓝岸原文处的链接采取了文内标示链接的办法;
4.状态不好,很久没更新,也许自己更应该写文集而不是找博客。
最后,你们能到这里,必是翻了墙
艰辛而来。岗哨在此感谢你们。希望你们愉快!

2006年1月26日星期四

我喜爱的富特文格勒[转]

转载自古典音乐网
作者:华子


我是在飞往河内的飞机上读完《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这本书的,我对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两位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一直抱有同样的崇拜及喜爱, 托斯卡尼尼指挥的NBC乐团雷霆万钧的气势让人在欣赏时有酣畅淋漓的痛快感觉,而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发出的温暖音色及富有变化的演绎,时常让人沐浴在 人文的温暖中。音乐界认为,从门德尔松开始,阿波罗神式的指挥家包括托斯卡尼尼和塞尔等,而从瓦格纳开始,酒神式的指挥家包括尼基什和富特文格勒。

我非常喜欢富特文格勒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而对贝多芬音乐的演绎也是富特文格勒艺术的最核心部分,他在指挥中喜欢使用rubato(“节奏自 由”),并且用得绝妙而让人信服,同一首交响乐有时被富特文格勒演绎得非常有变化,当然那变化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我总认为“自由节奏”是音乐作品中的灵 魂,旋律与音符在一首音乐作品中当然是重要的,但演绎者使用绝妙的“自由节奏”,才会把作品中的灵气充分地调动出来,就好象一幅好的绘画作品,线条与素描 关系自然是重要的,但色彩是真正的灵魂。“自由节奏”之于音乐作品,就好象色彩之于绘画,是创作者真正的功力体现,也是艺术作品的灵性所在。在二十世纪的 指挥大师中,没有哪一位可以象富特文格勒那样,把“自由节奏”运用的那样出神入化。

我最喜爱的是富特文格勒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当然这与这个版本中独唱演员出色的表现也是分不开的。我相信富特文格勒一定是得到了贝多芬对音乐 表现的真传,贝多芬曾经说过:“我在丰满而长时间持续的音响中纵情表达我的柔板中的情绪,这音响真正的活力源泉要榨取到最后一滴。我阻止大海的波涛,其深 处不可测;我又遏制飞云,驱散迷雾,使蔚蓝色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滞留。”尽量多地收集富特文格勒演绎的不同版本的贝多芬交响曲,是一种莫大的快乐,但收齐 各种版本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版本真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其中贝一有八个版本,贝二有两个,贝三有十三个,贝四有六个,贝五有十二个,贝六有八个,贝七 有六个,贝八有五个,贝九有十九个版本之多,加起来共七十九个,怎么可能收得齐呢。其实我最想收集的是由富特文格勒指挥,1947年录音的勃拉姆斯《德意 志安魂曲》,由女高音歌唱家舒瓦兹科普芙及我最热爱的男中音歌唱家汉斯霍特共同演绎,但由于这是一个小唱片公司的出品,所以找了很长时间了,仍然未能得 到。

《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的作者是喜爱富特文格勒超过托斯卡尼尼的,虽然书中的评论基本客观,但对于富特文格勒在二战后曾被指责为纳粹分子,而受 到特别是来自美国的排斥,作者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作者并坚决认为,许多当时在美国活跃的音乐家之所以以最大的力度排斥富特文格勒,并且使用的是最冠冕堂皇 的借口,实际上是因为害怕富特文格勒会让他们失去在音乐界显赫的地位,失去熠熠的光彩,因为他们太惧怕富特文格勒的才华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了。非常遗憾的 是,在抵制富特文格勒访美的措辞严厉的信的签名中,我看到了许多我所崇拜的名字:霍洛维兹、鲁宾斯坦、海菲兹、布莱洛夫斯基、米尔斯坦及斯特恩等。

在当时美国的音乐家中,梅纽因是一个例外,他从1944年起就为富特文格勒奔走,他不停地接受采访,为富特文格勒说话,他还至电把富特文格勒称为 “纳粹党的工具”的麦克鲁尔将军,称“富特文格勒挽救了德国文化中最优秀和幸存的部分,他在战争期间至少拯救了人们部分的心灵。”由于梅纽因本人是犹太 人,他为富特文格勒说话就显得非常有分量。德国戏剧界的人士也曾经说过:“在第三帝国时期,富特文格勒是人们认为值得活下去的理由之一,既然还能听到富特 文格勒的音乐会,我们就不至于全盘绝望。”我认为富特文格勒追求的是纯音乐,他认为音乐之间只有好的音乐与坏的音乐之分。梅纽因与富特文格勒之间的对话是 真正音乐与音乐之间的对话,也是真正音乐家与音乐家之间的对话,这样的真诚对话曾经造就出最伟大的合作,在他们共同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中,梅纽因的 琴声浪漫动人,使独奏部分充满了歌唱性,而且带有着中提琴的音色,富特文格勒指挥的伴奏气氛浓厚,充满了人文的精神。这也让我想起冷战结束后,梅纽因立即 飞往莫斯科,与奥依斯特拉赫共同举行音乐会,并共同演奏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成为了呼唤人类和平共存的绝唱。梅纽因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人文精神的音乐家, 所以他的琴音中也散发出最强烈的人文关照,这也是我深爱梅纽因的原因之一。难道人文的追求不该是音乐最本质的东西,而偏见则是音乐及艺术最该摈弃的东西 么?

富特文格勒一直把音乐作为一种宗教,无论听他演绎的巴赫、贝多芬还是莫扎特,都能体会到这样的虔诚。这就是我为什么热爱富特文格勒的根本原因:把音乐看作一种可以超越的精神力量,甚至是一种道德力量。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