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喧嚣繁华的大地上 这个如同大舞台的虚幻空间中 竟然还有这样一处宁静的角落 留存着久远的气息
愚人湖 世上最纯净的美丽圣所 苍穹下最纯真的神秘地域 也是千万年间最孤独的存在 只有愚人们还热爱着它 把它当做不会离弃的永远的家……

愚人湖公告6号(10年12月6号)

这次公告有几件事情:
1.由于org域名一样被墙,我已经不再缴费,愚人湖畔又回到blogspot时代;
2.由于大家都对原来的背景表示不满,因此我尝试修改了整个主题。对修改blogger的模板我感到很棘手,便选了默认主题的一个,再找了一个感觉对头的背景;
3.前一段意识到可能会在搜我文章的时候一点击就跑到该文章链接的蓝岸原文处而不是本博客……因此对蓝岸原文处的链接采取了文内标示链接的办法;
4.状态不好,很久没更新,也许自己更应该写文集而不是找博客。
最后,你们能到这里,必是翻了墙
艰辛而来。岗哨在此感谢你们。希望你们愉快!

2007年3月24日星期六

有关歌剧的知识【转】

文:周小静$ W* u8 c$ Y0 p* S# i; y
(一)歌剧的诞生
{* g4 x" X* s+ A* L( X5 H; }4 c6 U
歌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确切地说,称作“歌剧”(Opera)的这种音乐体裁,第一次出现是在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当时,有一些文人雅士 对古希腊戏剧十分感兴趣,他们尝试着在贵族宫廷里上演这种古老的戏剧,同时,配上一些他们认为是古希腊风格的音乐(真正的古希腊音乐失传了),也就是简单 的独唱加上简单的器乐伴奏〔注1〕。 实际上,带有音乐的戏剧。不仅在古希腊有,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也有。中世纪的教会音乐中,有一种称作“宗教戏剧”(又称作奇迹剧、神剧等)的体裁,它 是专门表演圣经故事的,有朗诵,有独唱,有合唱,也有角色和动作表演。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田园剧”也是类似的形式,只是它的内容以表现生活场景 为主,例如爱情,饮酒,打猎等等。应该说,它们对于歌剧艺术的诞生都是重要的基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8 O: C2 _1 r- k
5 _# ~. y8 V3 {- O5 l
音乐史上的第一部真正称为歌剧的作品是《达夫尼》,由诗人里努奇尼(1563-1821)和作曲家佩里(1561-1633)、卡奇尼 (1545-1618)创作,1597年上演。可惜这部歌剧没能保留下来。1600年,这三个人又合作写了第二部《尤丽狄西》,它与前一部一样,都是取材 于古希腊神话。虽然它们的形式远不如后来的歌剧那么丰富多彩,但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是非常令人喜爱的一种将音乐与戏剧结合的体裁,于是,在不长的三十几 年里,歌剧从佛罗伦萨的贵族宫廷里走了出来,变成了大众的艺术。不仅是佛罗伦萨,还有威尼斯、那不勒斯等城市,都建立起了公众歌剧院,据统计,到1700 年,仅威尼斯这座小城就有了17家歌剧院,这个数字就是在今天也是惊人的,可见人们对歌剧有多么着迷了。 随之而来的是歌剧形式的变化。一些人极其重视歌唱技艺,他们刻苦钻研歌唱法,于是,大批优秀的歌唱家出现在意大利,成为人们仰慕的明星。还有一些人重视音 乐的表现力,他们用各种手段如旋律、节奏、和声、乐队音响等等,来达到感人的目的。也有少数人坚持古希腊戏剧的崇高地位,他们认为音乐的地位不能越过剧 本,它只能是陪衬,所以不该过于复杂。不过,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还是一天天地提高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比起念白的剧本来,音乐具有非凡的打动人心的力 量。比如蒙特威尔第(1567-1643)创作的歌剧《奥菲欧》〔注2〕 就比佩里和卡奇尼的《尤丽狄西》动人得多,他用音乐渲染了气氛和人物的情感,听上去十分引人入胜。 可偏颇也随之而来了:为了获得绝妙的声音,人们甚至不惜违反自然地将一些拥有甜美歌喉的小男孩作了阉割手术,这样的结果是,他们长大后会同时具有女高音的 音域、灵敏,和男子的肺活量。由于手术条件不好,有不少男孩子死在了这种手术中。那些成功的,有些的确成为音乐史上对声乐演唱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大师。 但是从歌剧本身的健康发展上 来看,过于追求声乐演唱技巧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使人们只是听到了绝妙的歌喉,而情感内涵却被忽视了。还有些作曲家过于沉迷于音乐的魅力,他们把唱段写得极 其华丽,把声部弄得极其复杂,而对剧本中的深刻寓意却不在意。 可以说,自从歌剧诞生以来,有两对矛盾始终存在着,一是剧本和音乐的矛盾——以剧本为主,音乐只是作它的侍女,还是以音乐的自律为主,剧本只是故事骨架; 二是歌唱技巧与乐队作用的矛盾——是以歌唱为主,乐队只是衬托红花的绿叶,还是让乐队担负表达人物感情和剧情气氛的重要作用。第一个矛盾在歌剧诞生初期就出现了,第二个矛盾是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突出的。而这两对矛盾正是歌剧发展的推动力:由于作曲家对它们所持观点不同,因而产生了歌剧发展史上的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也因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歌剧作品,形成了歌剧世界的多姿多彩。
9 e% j5 d2 b% R$ Z' `- V' E! W: L) V- S, X2 r) @
(二)歌剧类型与流派 (附名词简释)
* H0 N% n& ^- [2 P/ Z0 \
8 R0 j$ ? m- Q' U P9 i正歌剧(opera seria)' K, Q+ S: ?& Z9 t. n% L
盛行于十七世纪的题材重大严肃、音乐风格崇高华丽、讲求歌唱技巧的歌剧。
, N# E* z6 w# I; ]. Y7 W
: ?- W/ |; Q4 y- y- @8 @/ }& x歌唱芭蕾剧(opera-ballet)1 W; O9 G( V" S, P8 o7 Z& E
十七、十八世纪盛行于法国的歌唱与舞蹈并重的体裁。
2 q6 }5 l8 ?9 @1 b, X" k5 k# U3 g' j# q+ Z1 `& [
喜歌剧(opera buffa)
1 p7 u- r& I' }$ h又称“谐歌剧”,和正歌剧相对立的歌剧种类。盛行于十八世纪。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
5 E/ k( _5 C! T; I. d% E H$ \8 @' l% Y% B/ K5 e5 t# t: ?) e
大歌剧(grand opera)( }6 E1 C/ Q& E$ A2 H3 H
盛行于19世纪的法国。多采用历史题材,具有史诗性,音乐风格华丽恢宏,场面较一般歌剧大,常常插入芭蕾舞。, f& }( F5 f9 O- v& S
7 R2 C; }2 @! a* k5 W
轻歌剧(operetta)
8 P4 v3 l& H0 h! ]7 `' J& b! K又称作小歌剧。盛行于十九世纪的法国。常常带有对白,音乐风格轻快幽默,有时又比较抒情。
) S' |; C. q$ D L' \ |( K Y3 s; [
乐剧(music drama)
v* u6 J7 I2 s8 U6 q, u& C" L! Q; M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对自己歌剧作品的称谓。他以此表示他对乐队以及戏剧、舞台设计等因素的高度重视,强调歌剧的“综合艺术”特性,而不像其他作曲家那样把歌唱放在首要位置。* v. v+ _: H' S7 k- H7 V1 w

- d2 Z* z0 e% e音乐剧(musical comedy )
3 R0 A! `" n3 D$ W/ D音乐剧,也称作“音乐喜剧”,或 者更确切地称为“美国音乐剧”。十九世纪末发源于美国的百老汇(Broadway,美国纽约的娱乐中心、戏剧活动的重要阵地)。内容从轻松幽默的到严肃深 刻的都有,但常常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音乐风格较为通俗,有时是融合了严肃和通俗音乐风格的混和体。: @& h6 @8 B% X
" D2 N& c) i; B7 h" p" T3 {/ n9 ?
歌剧-清唱剧(opera-oratorio)
* U( G& r' d% \$ g# h7 k: }/ d将歌 剧和清唱剧(包括独唱、合唱和乐队的一种古老的音乐体裁,与歌剧不同之处是静态的表演方式——演员没有戏剧性的动作,并且以宗教题材为主要内容)题材混和 而成的体裁,近代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对自己作品《俄狄普斯王》的称谓。 〔注〕在实际作品中,歌剧的类型常常是混合的,因此有些作品不能简单地归于某一种类型。 ※※※※※※※※ ; f2 E9 O6 e T" I u
& h# n0 {3 P) X' O
巴罗克歌剧 (Baroque Opera)(参看上列“正歌剧”词条)$ [0 |& N/ ]- t% B/ G
题材以历史事件、神话故事为主。具有场面宏大、庄严高贵的特点,唱段设计相当华丽,大多由大牌阉人歌手担任主角。乐队部分采用“数字低音”(basso continuo)写法。蒙特威尔第、A?斯卡拉蒂、亨德尔等人的歌剧是典型作品。4 x* M# E* B9 S% K- M+ @7 p$ ? v/ e
* x3 G9 g5 ], T8 ~) e5 \' ~( ]1 C6 s
古典主义歌剧 (Classical Opera): l6 W) X3 C/ ?) g0 S
在题材上力求贴近人心,强调歌剧音乐与戏剧内容更加紧密的结合。旋律简洁明快,乐队的重要性得到重视,并去掉了“数字低音”写法。以格鲁克、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为典型作品。
8 w+ O2 m' J/ L- D! z/ y# e; y! N7 V; f7 p+ N. F& r5 \* d
浪漫主义歌剧 (Romantic Opera)
; A4 I, m- x* K7 d( q因风格多元化而难以概括。总的来说是追求抒情性,以表达人物情感为主旨。代表作曲家有意大利的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第、威尔第以及法国的马斯涅、古诺,德国的瓦格纳、俄国的柴科夫斯基等人(意大利的普契尼也可归于这一类)。- i2 j/ v# C4 t8 o! o8 F
2 p# v, o- I# D' D
民族主义歌剧 (Nationalist Opera )
& |" f/ a1 c! z7 `6 b4 l: H, ^是十九世纪民族主义运动的产物。作曲家力求表现本民族的文化,在歌剧题材上多选择民族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音乐写作中融入民间音乐因素,有时采用地道的民歌、民间舞曲。代表作曲家是德国的威柏、俄国的格林卡、莫索尔斯基、捷克的斯美塔纳等人(柴科夫斯基虽然不属于典型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但他的作品中也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 b: h$ k$ D; S" A3 K/ E
3 v* r* W* c8 T真实主义歌剧 (Verismo Opera)
6 }. m3 X2 I" g# i+ ~: n$ ?采用当代题材,反映真实生活,尤其是下层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代表作曲家是意大利的马斯卡尼和莱翁卡瓦洛(普契尼和法国作曲家比才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归于这一类)。
6 `5 Q# U8 Z# ]. b% c; Z5 l4 w1 h% G* [8 G, A5 S
印象主义歌剧 (Impressionistic Opera)6 Z) R T% e5 @- ?1 e. _, n# B
也可以称作“象征主义歌剧”,实际上此种风格只是反映在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唯一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中。音乐细腻而富于诗意,追求表现人物内心微妙的感受。歌唱部分带有半朗诵性质,避免夸张的舞台表演和戏剧性效果。
% i9 E- q- [' e6 k, Y5 I; \) P( K
表现主义歌剧 (Expressionist Opera)
5 J" ?3 {- ?3 C t以奥地利表现主义作曲家贝尔格的歌剧 《沃采克》为典型作品。以表现人物与社会不可调解的矛盾以及心理状态的披露、剖析为主旨。采用无调性作曲手法(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歌剧《旋螺丝》、《彼 得?格里姆斯》也带有这种特征)。 〔注〕歌剧作品的流派风格和类型一样,常常是混合的,因此有些作品兼有几种特性。 ※※※※※※※※ ' u6 `, L4 _2 t8 t. M

0 |4 b p/ u0 G3 u* V/ ~) g序曲(overture)
9 L, u9 A& k. C0 g9 i. m) L& H在歌剧一开始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作曲家常常在这里采用歌剧中重要咏叹调的旋律素材,并给以观众剧情暗示(如喜剧或悲剧性质、情节发展脉络等)。有些较长的、独立完整的序曲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但有些序曲则很短,实际上只是一个前奏。
( f8 B# P9 i: ^, J1 i0 d4 E间奏曲(intermezzo)
" A; \! |$ d# m2 a在歌剧各场间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有些较为独立完整的间奏曲也会出现在音乐会上。) y0 R! x% e; F. H
咏叹调(aria)
) O( a5 S5 v! R; [' s8 ?) y9 v歌剧中的独唱段落,用来抒发人物情感、表现演唱技巧。是歌剧中最为重要的歌唱形式。/ R% e" x* E9 p
宣叙调(recitative)
" q2 w# s3 E* A. ^) ~0 w又译作朗诵调,是歌剧中用来对话和叙述剧情的、介于歌唱和朗诵之间的独唱段落。在17、18世纪歌剧中,宣叙调和咏叹调是有明确区别的,通常是在宣叙调之后,才出现大段的咏叹调,但后来这两者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了,宣叙调加强了歌唱性,咏叹调也带有了朗诵的性质。
0 Z# Q. {( F$ v9 Q* p, @谣唱曲(cavatina)( ? m. |* ~9 a+ }4 P
也译作卡瓦蒂那,是咏叹调的一种,它较为短小,结构上是单段性质的(咏叹调 aria常常是带有返始的三段体)。
! ?0 o; M* ?! Y) P重唱分为二重唱(duet)、三重唱(terzetto)、四重唱(quartet)、五重唱(quintet)、六重唱(sextet)、七重唱(septet)、八重唱(octet)。
; L2 E. U1 K+ q+ H5 t重唱在歌剧中是十分有效的手法,它可以使几个人同时用各自的特性音调歌唱,或表现同一内容,或表现完全不同的内容,造成生动的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
1 G, j7 n1 l; P, O) r) `合唱(chorus)
" T! |4 e0 W$ z( f$ j' b歌剧中的合唱往往能够造成戏剧高潮,烘托出宏伟的热烈的气氛,并与细腻抒情的独唱造成对比效果。有些歌剧中的合唱曲成为音乐会上重要的曲目。 d3 l& i% P7 |; w# H7 f, X
主导动机(leitmotiv)
' v0 _$ z3 p9 d) i- F在歌剧中作为某一人物、某种事 件、观念或者象征某种物件的音乐动机,它是鲜明的“标签”,作曲家通过它的反复出现来昭示剧情的发展。瓦格纳是最喜欢并擅长使用主导动机的作曲家,此外威 柏、理查?斯特劳斯等人也运用这种手法。柏辽兹把这种手法用于交响曲中,称之为“固定乐思”(idee fixe)。
( p6 n6 ~% _ j$ Y% E5 V$ W舞曲(dance). B( D7 b) n0 S5 h; p, Q# K$ L
在歌剧中常有舞蹈场面插入,这些舞曲有些是独立完整的,因此常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在早期歌剧中(尤其是法国歌剧),为了迎合人们的趣味,常常加入与剧情并 无多大关联的舞蹈场面,后来通过改革,舞蹈场面和剧情有了紧密的联系,它成为歌剧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有许多歌剧没有舞蹈场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