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喧嚣繁华的大地上 这个如同大舞台的虚幻空间中 竟然还有这样一处宁静的角落 留存着久远的气息
愚人湖 世上最纯净的美丽圣所 苍穹下最纯真的神秘地域 也是千万年间最孤独的存在 只有愚人们还热爱着它 把它当做不会离弃的永远的家……

愚人湖公告6号(10年12月6号)

这次公告有几件事情:
1.由于org域名一样被墙,我已经不再缴费,愚人湖畔又回到blogspot时代;
2.由于大家都对原来的背景表示不满,因此我尝试修改了整个主题。对修改blogger的模板我感到很棘手,便选了默认主题的一个,再找了一个感觉对头的背景;
3.前一段意识到可能会在搜我文章的时候一点击就跑到该文章链接的蓝岸原文处而不是本博客……因此对蓝岸原文处的链接采取了文内标示链接的办法;
4.状态不好,很久没更新,也许自己更应该写文集而不是找博客。
最后,你们能到这里,必是翻了墙
艰辛而来。岗哨在此感谢你们。希望你们愉快!

2005年9月17日星期六

东北部游记

1.蒙贝里亚(Monbeliard)

虽然以前也并非没有独自出过门,但像这样绕法国东北角一圈确为第一次。不过,这个头开得一点也不令人愉快。

一大早便出门,却正好赶上了火车道事故。拖来拖去,最终国铁公司专门派出大巴运输我们这些可怜人,估计还要比预计时间迟一个多小时。前座的那个年轻人一路上骂骂咧咧,显得已完全失去耐心,岗哨也或多或少被影响,情绪不免有些低落:这是否意味着将要不顺呢?

可是一到蒙贝里亚,这种感觉便一扫而空。天空湛蓝,云朵如丝般飘荡,久违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撒下温暖。一抬头,便看到岩石上古老城堡的两座塔,胖乎乎的煞是可爱。塔顶的弧度迷人而恰到好处,仿佛在述说着它异域般的独特优雅。

直奔旅游信息处索要地图和导游小册时,遇上了一位非常和善的女士,她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如何参观最合适,推荐了一种通票,可以免费进入所有博物馆、减价购买车票等,还称赞岗哨的法语水平。她的耐心和热情令人深深感动。临走时,岗哨向她由衷地表示感谢。

大致阅读了一下手中的资料,得知城堡的两座塔建成的时间分别是十五和十六世纪,而城堡本身则等到十八世纪才建成。一个建筑居然由三个世纪的三个部分组成,真是有趣得令人难以置信。

因为担心游览城市耗费太多时间,便先搭车到邻镇索逍参观标志车博物馆。举世闻名的生产居欧洲第二的标志汽车,就是从这个小镇一辆辆驶出的,它一百多年的历史尽都浓缩在这个占地六千多平方米的博物馆里。馆内按时期分为数个部分,岗哨在这里看到了那些最古老的简陋汽车,老式的老爷车,最古老的那种前轮巨大的脚踏车,早期的笨重摩托,一直到赛车和概念车。其中概念车辆辆别具创意,造型独特,极尽想像之可能,仿佛时间失效,自己突然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被眼前让人眼花缭乱的缤纷世界完全迷惑……

缓缓地行走于众多车辆之间,就仿佛走在一个世纪的漫漫长河里。看着那些黑白老照片,似乎自己也经历过那久远的年代……

简单地吃了做为午饭的三明治,便乘车回到蒙贝里亚。往南直走,不一会便来到科学公园。还在阿兰河的小桥上时,岗哨便感到这个公园的美丽:站在园子里,甚至一时无法决定从哪里走,因为无论怎样都要先舍弃一边。沿河静静地踱着步,看着长椅上、草地上人们悠闲地看书、闲谈、私语,心也渐渐变得恬静。迎面跑来一群孩子,个个兴高采烈,活蹦乱跳,快活地边打量岗哨边飞奔而去。岗哨略让了一下,微笑着目送他们,转回头,竟在河上看到了天鹅!它优雅而旁若无人地游着,偶尔脖子一伸一缩。天啊,岗哨真的还在人间吗?

过不多久便来到一个奇怪的喷泉前。看一边的牌子上讲解说,喷泉上的巨大的大理石球完全是靠底下涌出的水支持的。此时正好有一队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转着球,看到岗哨想要拍照,特意继续转了一阵,一个孩子还咧嘴对着相机笑。拍完之后,岗哨由衷地和他们一同笑着。一句话也不必说,空气里自然地洋溢着温暖……

继续前进,是几条小路若隐若现于树丛和花丛里。小桥流水,风格雅致,情趣盎然。行走于小径间,望着幽静的水和不远的公路,似曾相识的此情此景,仿佛回到了福州的江滨,当我们的故事刚刚开始的时候,岗哨跟在她身后,踏足于满是植物的小路之间,甚至还看到一对未婚夫妻正在拍婚纱照……这一切的一切,都化成胸中难抑的哀伤,泪水似乎也要喷涌而出……

往公园的另一个方向走时,也发现了不少十分有趣的东西:巨型的蚂蚁和蚱蜢模型,巨型日昝,太阳系行星间距离比例大道,攀岩石,水流不断变化的喷水池,植物迷宫,还有儿童游乐场等等。在植物迷宫前岗哨犹豫了一阵,还试钻了一番,最终决定不予理睬。倒不是说担心在里面出不来,不过若是耗上一两个小时岂不是很糗?

公园尽头是一个称为“科学之亭”的地方,真像某个科技馆的微型版。里面尽是一些饶有趣味的小科学实验,全是关于感知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实验是痛苦忍耐,让你把两手指放在两个金属片上按按钮,然后选择痛苦等级。正在迟疑,一位年轻老师带着几个孩子进来,大致浏览了一下解释,把手指放上去按了按钮,随即叫了一声,急忙抽出手甩了几下。现在岗哨更加害怕了,不知道究竟是如何厉害的痛苦?心想算了吧,何必非要试呢,转身想走又觉得不甘愿:自己总是这样软弱,连这种小小的实验都要害怕吗!于是最终勇气取得了胜利,把手指摆正,深吸一口气,快速德一按:没有任何感觉。岗哨惊讶无比又试了一次,还是一样的结果。试了好多遍,自己都烦了,可怎么也不明白那位老师为何有那样的反应?偶然间一次按长了点时间,突然感觉整个左手臂渐渐麻痛,最后终至无法忍受地甩开了手。这下终于明白了,而且所谓的痛苦也不过如此,真是自觉有些可笑,一个结也就解开了。

又继续逛了一阵,但是因为是全法语解释自然有些吃力,不免只是走马观花罢了。其实整个馆就不太适合岗哨,全是孩子们窜来窜去,好奇地触摸着每一个新鲜的东西,岗哨就像一个旁观者般静静地观看所有这些只属于孩子们的幸福。不过其中不少孩子身子残疾,在父母的陪同下慢慢地转着,眼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光采,岗哨都不能忍心去看……

怀着对这个可爱公园的依依不舍,岗哨返回了市街开始对蒙贝里亚的简单巡礼。这个城虽然不大,却拥有古老的历史。那些风格朴素、经历时间洗礼的建筑便是见证。除了自十五世纪便开始修建的城堡外,还有十六世纪的壮观的大商场,众多十六到十八世纪的小王宫,以及为一直拥有的新教路德宗传统而建造的十七世纪的圣马丹教堂,当然也少不了新文艺复兴风格的规模不大却唯美得让人难以忘怀的十九世纪的圣蒙波夫教堂。岗哨怀着宁静的心在交叉繁杂的街道中行走,在开阔和狭窄的空间中穿行,两侧布满古老印迹的砖石一个接一个慢慢地后退着。手轻抚着他们粗糙的肌肤,自己也逐渐呼吸到了几个世纪前的空气。偶尔抬头,看到搭配异常和谐的一小段街区,心里就会荡起一种温柔的感觉……

一天的时间过得挺快。下午五点多回到车站买了六点出发的票,余下的时间打算去邮局寄明信片。本以为它在旅游信息处附近,后来才发现竟要横穿全城!心下着急,一路小跑,结果比预计时间快了一倍。匆匆写完后又快步而回,直冲刺车上坐稳才顾得上舒口气。

间奏

晚上七点半抵达阿尔萨斯的科尔马。车站相当漂亮,一看便知道也是老建筑。车站前的两个半圆形的喷水池荡漾着宝石蓝,清澈见底,水感清凉。寻找住宿要紧,步行了二十多分钟来到青年旅馆,相当顺利便订到了房,和一位中年法国人同住。晚上稍微出去车站转了转,不过由于远离市中心,没多久便即折返。两条腿都有些抽筋,尤其是右腿。走了一天也不足为奇,好好休息吧。

插曲

那位亲爱的法国朋友整晚都在大声说梦话,大谈什么童年,岗哨都快认定他是故意的了!

2.科尔马(Colmar

一夜暴雨。一大早起来,天空已经是浓云密布。吃过早饭出门不久,更是淅淅沥沥地落下雨点。下雨出行可谓是最不合意的,不过也不可能事事皆随人愿啊。再说,说不定雨中的科尔马也别有韵味呢?

众所周知,阿尔萨斯地区数度被德国占领,饱受战火侵蚀。科尔马却是个难得的例外。也许事上帝垂青吧?或者也许是德国人也被这种优雅的景致所迷倒,最终不忍留下任何战争的印迹。直到今天,每天都会有来自各个国家的游客穿梭于小城的角落之间,体验着连绵不断的雅致气息。

岗哨在旅游信息处外等着开门时,便见到一大队游客同样在此守候。纵是大雨连绵,也不能影响他们坐在游览车上指指点点的兴致勃勃。有时在小城的某条街上便偶遇一群游客,自己也会悄悄靠上前聆听一些讲解。这种感觉,真是愉快适心,甚至弯腰捡起淋得不成样的导游地图抱怨时嘴角也挂着微笑。

科尔马确实太美了。走了这许多地方,岗哨已明白了法国人是非常热爱艺术的,建筑之间的色彩都经过精心搭配。但是要再找到一个像科尔马这样的极致恐怕只能是奢求。德国独特的木条抹泥结构加上法国独特的创新与和谐搭配,只能称之“完美”。而这一切竟然渗透到了小城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也只能让人张了嘴感叹不已。岗哨走街穿巷,忙不迭地拍着照,虽心知肚明真正的美是带不走也带不完的,却仍然不时地忍不住去摸腰间。唉,谁让它如此雅致动人呢?尤其一次岗哨误入一个小院,竟是别有洞天:翠色之中点缀别样色彩,小道木屋,悠闲静谧……真是个神奇而充满魅力的仙境!

其中几处地方令岗哨印象深刻,比如著名的“头颅之家”,似乎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建造的,饱含历史的痕迹。它的奇特之处在于,整个建筑正面以对称的几何排列布满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头,部分是人,另一部分是一些神或怪物模样,表情也是无所不有,哭的,笑的,愤怒的,悲伤的,天真的,恐惧的,冷静的,无畏的……真是让人暗暗称奇,对作者的鬼斧神工充满钦佩。再比如虽然规模不大却震撼人心的圣马丹教堂,通体淡黄泛着桔色,显得无比崇高。绕其一周,仔细观看,虽然没有巴黎圣母院的洁净美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高大辉煌,而且平心而论,确也只是哥特式的普通作品,却仍充满伟大的力量,难道科尔马的纯洁空气在几个世纪里已让它唤起新生了?岗哨在入口处呆站了许久,仰头望着它的尖顶,竟是一点念头都没有,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

当然,最不能错过的是博瓦松尼里地区和小威尼斯地区。虽小却绝不失优雅的运河蜿蜒而行,两岸房屋的色彩与样式之美已臻极致。看着富有情调的水上咖啡座,两边植物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般沐浴着洁净的水,仿佛只等一叶小舟飘过,倾听船夫热情纯朴的歌……回头看到一对恋人上了小船,不禁恍惚起来,思念的心在如此醉人的情景下更是飘洋过海,只为寻到那宝贵的温暖……

在科尔马,岗哨还投下了一生第一次的致街头音乐家的钱。那位音乐家在古老的海关下摆着一个小碗,旁若无人地拉着手风琴,琴声悠扬婉转,恍如隔世天籁。当岗哨微笑着走近投下虽少却饱含心意的钱币时,他微微躬身致了一礼,琴声不断,似乎又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

临近中午,雨也早已停了。岗哨在邮局小坐片刻,寄出明信片后,便返回车站,直奔斯特拉斯堡,借宿了这短暂却永生难忘的优雅浪漫的小城之旅。

3.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作为欧洲议会的所在地,被誉为欧洲的心脏。昨日的它曾数次为德国侵占,今日却已以自豪的身份站立于欧洲的土地上。因此,它的古老与现代便交相呼应。即使在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洋溢着地区特色的老城区里,也不时能看到极为现代化的、只有少数几个城市才有的有轨电车,而且几乎感觉不到突兀,真是颇具趣味。

岗哨已来过斯特拉斯堡一次。这次故地重游,一方面是因为要在此地转车,另一方面则是怀念圣母大教堂得壮丽,故而特意腾出两个小时来追忆往昔。过了伊尔河,人顿时多了起来,在岸边依旧阴凉的树荫下或休息或游览,估计不少是从小法兰西那边过来的。小法兰西啊……那是一个美丽和幽静的小岛,即使游人往来频繁,也都会被那种静所感染。德国式小楼鳞次栉比,极具风味的屋子经清清的河水映衬,更显独特的情调。其实在德国人占林时,这里只是个收养法国梅毒病人的地区。德国人饱含讥讽的“小法兰西”一词,几个世纪后竟变成浪漫温情的同义词,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吧。

途径克莱贝尔广场和拥挤的古登堡广场。前者还是一样的气势恢弘,多少游人穿行不息也丝毫不显拘谨;而后者也是一样的平凡无奇,只有所谓印刷术的发明人古登堡的雕像和旋转马车相伴,因为道路不宽行人又多,车辆还忙不迭挤入,更是感觉举步唯艰。刚拐进一条小路,便看到大教堂在两侧房屋的衬托下迎面逼过来,心里不禁充满喜悦。静静地走近仰望,那独特的曾是欧洲第一的高达一百四十三米的单塔依然直冲云霄。想起那位建筑师朋友的话:即使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教堂科隆大教堂也无法与斯特拉斯堡圣母大教堂的优美相比。现在仔细端详,果然如此:不但通体雄伟巨大,而且细部的刻画也细腻动人,据说是由附近的孚日山脉运来的红砂石建造的,因此周身散发着迷人的红铜色泽。所有的装饰都让人感到崇高与伟大。这样的教堂上次来的时候竟然没有进去,怎能让遗憾留下第二次?从迈入其中的第一步起,便感觉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教堂内相当阴暗,点着许多蜡烛。等眼睛慢慢适应后,发现内部空间极大,尤其是穹顶,几乎感觉如天空一般,真是充分体现了哥特式的庞大空间。虽然感觉有些黑暗,但天然光线与蜡烛的搭配其实恰到好处,而彩绘玻璃滤下的阳光则正好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效果。若隐若现的,主教位上的耶稣像也仿佛活了起来,让人心中有了神圣的感召……

出了门,在大教堂前的小广场上生平第一次见到了形体艺术家。只见他化了妆,像机器人一般地缓慢地摆着手臂,转着身子,末了还摸摸胡子,对你微笑着扬扬眉毛。怀着对他得喜爱投下了钱币。

眼看时间快到,只得匆匆顺原路返回车站。一路上,脑子里还回想着座落于水畔得欧洲议会大楼,周身银白,美丽非凡,也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见到了。

4.南锡

抵达南锡时不到下午四点。因此不着急去旅馆,悠闲着心顺着斯坦尼斯拉斯大街往市中心走,心想早点取到导游地图岂不是很好。穿过当初界定皇城西边得古老得斯坦尼斯拉斯门,还经过一个十八世纪建造的政府图书馆,遥遥的远方便是欧洲最美丽的广场之一的斯坦尼斯拉斯广场。做为洛可可艺术之都,这座豪华的广场更成为一个集中的体现,还未踏入便能看到精心装饰的颇具贵族气派的铁栅门。底色纯黑,其上点缀着金色的花纹装饰,近看形状盘旋卷曲,又华贵之感,远看两色相溶,仿佛金子浮于炭水之上,竟是纯朴与富贵并融,心中有奇妙的舒适,令人不由自主被深深吸引。栅门外侧伸出一段同样装点豪华的横臂,挂着一只样式古朴的灯,更添魅力。

进入广场,中心时斯坦尼斯拉斯雕像。只见他右手半举,左手拄着拐杖,好像正在指示着什么。基座上刻着:“洛林向好心的斯坦尼斯拉斯致以谢意。”这位有哲学家之称的波兰国王从王位风波中逃到法国,得到当时的洛林公国,一定感到了心中的宁静,于是专注地造福人民,最终得到了他们的爱戴。相信他会感慨,远离政治和是非之地是多好的恩赐啊。

广场四角分别是两扇大铁栅门和两个雕像池。每个雕像池分别由三个雕像和小喷池组成,刻画固然细致,但最令人赞叹的是它们背后的华丽装饰,像三扇门,用料都一致,金壁辉煌又不感觉腻,真是恰到好处。它们与雕像又毫不冲突,真可谓浑然一体,不免惊叹它们如何能臻如此境地。

广场周围有不少餐厅,桌椅摆到广场边上,人们聊着天,悠闲地品茶喝咖啡,不时地欣赏一下风景,其中不泛一家三四口到此旅游,孩子们跳窜嬉戏,好不快乐。看着看着,自己也颇为神往,嘴角挂上一丝神秘的微笑,只是一扭头,才想起自己不过孤身一人,手中的温暖仿佛昨日仍在,她的气息也萦绕鼻头,心中的思念也越洋过海……

在广场边的长石栏上坐了一阵,渐渐意识到南锡的游人相当多,心下不免慌张起来,忙打电话询问青年旅馆,得到的回答果然是已全部满员。这简直是灾难:岗哨知道的最便宜的其他旅馆一个晚上的费用也不会低于三十欧!愁眉苦脸了好一阵,终于咬咬牙:实在不行便在广场上找个地方将就着睡吧,这么美的广场的夜也一定是光彩夺目的。只是,这样的行为还是毕生第一次,心中难免会有些没底,但又还能怎么样呢?

肚子早已饥肠辘辘。买了个三明治,走了一小段路,看到街边树丛中的巴黎金色的圣女贞德像的青铜复制品,便在旁边的长凳上坐下吃起来。吃着吃着,忽然发现铜像后面地上坐着个人,显然是流浪汉,衣着破旧脏乱,正在睡大觉。这种极不相称的搭配先是让岗哨觉得古怪,接着就感到一种颓废的气氛。刚通了一个令人忧郁的电话,树荫还忙着凑热闹,这种糟糕的平静真是堪称完美。岗哨就沉浸在这种平静中一口一口地咬着食物。末了站起身,走出这个地方,舒了口气。

既然已决定在广场过夜,便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去原本明早才打算参观的景点转转。于是大致看了地图,画出一条比较合理的路线,然后就照着走。渐渐发现,和第一次匆匆来南锡那次获得的印象不同,这其实是一个遍布了古老建筑的城市。岗哨在一条条古老的墙都褪色的小街小巷中穿行,虽然不时有车辆经过,仍觉得十分平静。看来岗哨对古老的东西总怀着一种异样的心情,就像看一部色彩渐渐褪去的气息悠长的电影,或者感觉周围行人飞速来回穿梭,天上斗转星移,唯独这些建筑和静静的守护者一般千百年不动,仿佛能单独与宇宙对话一般。其实,建筑不就是人类把自然界的东西以奇妙的方式堆砌起来,让它们与宇宙息息相通吗?

比较大型的建筑如高大的、色彩优美和谐的圣艾普弗尔教堂和克拉弗门都相当古老,从它们身上岁月的痕迹就能看得出来。即使是新城区中的大教堂都建于十八世纪。其实,斯坦尼斯拉斯广场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只是南锡“金之城”的装饰骗过了岗哨的眼睛罢了。

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广场还有斯坦尼斯拉斯广场旁的加里埃尔广场和阿里昂斯广场。前者位于美丽的苗圃公园边上,显得尊贵高雅;后者则处在一个幽静的地方,四周植满了树,微微的夜色下显得无比孤独。广场中心有个喷泉,高高的石塔顶端是一个吹着号角的小天使,姿势充满动态,每个角度看都不同。不知道为何,两个广场人都不多,在逐渐弥漫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清冷,似乎渐渐淡入另一个世界……

南锡同时也是一座新艺术盛行的城市。虽然没能去看南锡画派博物馆,但许多著名银行如里昂信贷和巴黎国民银行的大楼皆是新艺术的杰作。粗看之下似乎没有太大差别,细细看来,的确充满了有趣的地方,比如形状、结构等等。岗哨对建筑并无太多了解,但也依然能获得它们带来的乐趣,可见它们的独特魅力。回到火车站时,还注意到了同是新艺术派的一幢大楼,相当现代化,只是感到有一些古怪,却居然说不出怪在何处!

车站中顺便躲雨时,想想这种天气过夜真是可怕,于是问了一位老先生是否法国邮局晚上也开。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还接着提醒说,明天是周日,同样不开门!岗哨一下呆住了:那这样的话就没有必要在这过夜啦!于是立刻去买夜间车票。谁想出了一点麻烦,浪费了不少时间,岗哨还想去看看广场的夜景呢!三步并作两步直直往前跑,一头冲进广场便开始埋头拍照。岗哨注意到咖啡厅的人更多了,看着他们人人一副悠闲的样子,心里真是痒痒的,还不得不忍着。岗哨还注意到连广场上的路灯都风度高雅,柱身上好似盘旋着金龙,华丽无比,加上灯光梦幻般的色彩,这将会是岗哨一生中最难忘的路灯!

时间无多,只得匆匆离去。边跑边回头对着斯坦尼斯拉斯广场挥了挥手,轻声说:再见了,南锡。

收尾

夜间十点上车,半夜近一点抵达勃艮第首府第戎。在四个小时的等车时间中把夜第戎转了转,因为下次便想来此游玩,正好摸摸道路。

最终于凌晨五点多到达贝桑松,接着在家昏睡一整天。

20/05/05-21/05/05

22/05/05-31/05/05

17/09/05 整理

没有评论: